竹鼠“奶爸”刘永应


  茂林修竹,水光潋滟。在林木苍翠,风景秀美的芒市风平镇帕底村等畦村民小组坐落着一座占地约50余亩的农庄,这就是我州第一个竹鼠农庄――德宏大成竹鼠农庄特色繁育养殖场,3000多只胖墩墩的竹鼠安逸地在3200多平方米的 “别墅”里嬉戏玩耍,州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认为,这标志着我州大规模人工饲养竹鼠(俗称:山竹馏)成功。同时,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新的生物链循环经济圈。

  大成竹鼠农庄的创业人是刘永应。这位来自农村的青年,从小就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他先后考察过果树种植、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等行业,发现传统的养殖业对一没资金二没路子的他来说很难。正当他为创业无门绞尽脑汁的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激发了他的灵感:一只竹鼠可卖到400—500元,除少数是山里人抓来野生竹鼠外,大多是从外省市贩来的人工养殖的竹鼠。

  俗话说“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馏”。农村常见的‘山竹馏’能人工养殖,还能卖到这么好的价钱。刘永应不由得动了心。芒市满山遍野都是竹鼠爱吃的竹子、甘草草等植物,他决定尝试人工养殖。2011年,他看中了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等畦村,花了80多万在等畦村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用于平整土地、搭建鼠舍、建盖加工房,办了特种养殖许可证,开始了人工饲养竹鼠的历程。

  说起创业的艰难,刘永应感受颇深。第一次他怀揣5万多块钱兴冲冲地从外省市的竹鼠养殖场购进了60对种鼠。回到家打开笼子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本活蹦乱跳的60对种鼠,只活下来10对,死去的种鼠身上布满了撕咬后留下的牙印,笼子里到处是血污。没办法,他只好再次揣着钱上门去买,第二批30对分笼装车,总算安全地给运了回来。

  对这些花了“血本”买来的宝贝疙瘩,刘永应格外看重。为让它们吃好,他上山挖竹鼠最爱吃的甘蔗草和竹子;知道它们喜干净凉爽地,他把鼠舍弄得干净舒适,可哪怕是这样小心卖力地伺候,竹鼠产崽数和成活率还是少得可怜。一胎也就两三只,能活下来的不到10%。“看来,养竹鼠光有热情还不行,不摸清竹鼠的秉性创业难成功。”于是他买来养殖技术书籍,又在网上下载相关视频,埋头自学技术。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刘永应掌握了从引种、配料、喂养、防疫、繁殖、管理等一整套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办法,产崽量提高到每胎4至6只,成活率达50%左右。“产崽多了,母鼠一时照顾不过来,他就给小家伙们当‘奶爸’。”每到母鼠产崽高峰期,他都要给喝不到奶水的幼鼠冲调奶粉。目前,日常存栏量从过去200多只增加到3000多只,还生产了200对种鼠,建设了700多平方米的标准鼠舍,流转了2000多亩的原料基地和菜园等。技术过了关,销售还得跟上。为拓宽销路,刘永应在周边县市跑销路,还在网上注册了大成竹鼠销售网站。如今,他的竹鼠已卖到了芒市、瑞丽、盈江、陇川、昆明、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每只按平均市场价500元算,3000只就可买得150万元,除去6个月的饲养成本30万元,可净赚120万元。

  经过3年多的筹备和摸索,如今累计投资上千万元,注册500多万元的德宏州第一个竹鼠农庄建成落户帕底村。“竹鼠粗生易养,生长快,繁殖力强,具有投资少、回报丰厚的特点,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说起创业要达到的目标,刘永应说 让村民赚钱,让城里人赚开心。要通过自己带动等畦村共31户人家发展以竹鼠养殖为主的产业,逐渐富裕起来。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搞深加工,如做成真空包装熟食直接投放超市,对皮毛进行深加工……同时,对农庄进行“生态一体化”开发建设,即规划在2000多亩的原料基地上放养野猪、火鸡、山羊,发展生态果园、生态蔬菜基地,建立“灰太狼农庄”、“ 喜洋洋农庄”“ 艺术家自留地”、“ 雷不动的地”……让城里人来农庄“认领”,在工作休闲之余打理 “自留地”,种种菜、 出出汗,采取托管、代管等方式,让城里人赚到开心,吃上健康安全的蔬菜瓜果,感受到比“农家乐”更有情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