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鸭舌草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

别名

鸭嘴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具根状茎,下生须根。茎直立或倾斜,高13—30cm,全株光滑无毛。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变异甚大,由条形、披针形、矩圆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1.5—7.5cm,宽0.5—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全缘,弧形脉;叶柄长达20cm,基部成鞘。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6朵或更多,直径5—7mm,花被片6,披针形或卵形,蓝色或带紫色。蒴果卵形,长约1cm(图137)。

图137 鸭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Presl ex Kunth

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甘肃,以至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在国外,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鸭舌草在亚热带地区,4—5月出苗或返青,出苗后2—3周即长出浮水叶,并进入快速生长期,7—9月开花,9—10月结实并成熟,以后进入果后营养期,降霜后,地上(水上)部分枯死。在中亚热带的冬水田、池沼等水域中,其披针形漂浮叶可以顺利越冬;在南亚热带以南,冬季亦可生长;在北亚热带以北地区,仅能以根芽和种子越冬。春季出苗(返青)较中亚热带以南地区推迟15—30天。

鸭舌草主要依靠种子繁殖,但用其根茎也可进行无性繁殖。当蒴果成熟后,果皮反卷开裂弹出种子,或蒴果断落随水流向远方传播。其种粒虽小,但比重较大,一旦播于水中,即能沉落水底并混入泥土中,种子当年处于休眠状态,经过冬季才能发芽出苗。

鸭舌草具短根茎,有较多的潜伏芽,具有较强的再生力。生长期内利用3—4次,并不影响再生力。生态幅比较宽。喜肥、嗜水、喜光、怕干旱,一般多生长在池沼、水塘、浅湖、河边、沟渠、溪流和稻田等浅水中,常群生,多形成单优势种纯群落;在肥沃、潮湿、光照充足的开旷地上也能良好生长发育。

饲用价值

鸭舌草的茎叶脆嫩多汁,各种畜禽均采食。猪、鹅最喜食,切碎后鸡、鸭、兔喜食;牛、羊采食,是一种优等青绿饲草。鸭舌草鲜草水分含量高达83.7—90.6%;含丰富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较低(表137—1)。

表137—1 鸭舌草的化学成分《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鸭舌草的鲜草或干草中的总能、对猪的消化能、可消化粗蛋白质和对鸡的代谢能均比较高。以干草为例,不同生育期,其总能虽不高,但消化能和代谢能均较高,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也是较高的(表137—2)。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表137—2 鸭舌草的能量价值及可消化蛋白含量《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鸭舌草的茎叶除可作饲用外,亦可作绿肥,嫩茎叶可食用。

鸭舌草的形态是怎样的?

鸭舌草:鸭舌草又称鸭舌子、水玉簪、鸭仔草、兰花草、菱角草。是雨久花科沼生或湿生草本植物。主茎极短,叶和花茎密集成丛,叶纸质,有光泽,形状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具长柄,基部具有叶鞘。

总状花序从叶鞘抽出,腋生有3~7朵花,钟状,花被蓝紫色。蒴果长圆形。种子繁殖。

鸭舌草在水稻田中极为常见,部分水稻受害较重,沼泽、湿地亦有生长。

鸭舌草知识介绍?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鸭舌草,也叫水锦葵、水玉簪、肥菜,既能入药也能煮食,是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极短,茎直立或斜上。鸭舌草是凉性食物,味苦,可治疗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1、清热解毒:鸭舌草本身性寒凉味苦,清热解毒能力较强,可用来治疗各种热毒雍盛导致的疾病,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治疗各种炎症均有不错的疗效,如急性扁桃体炎、肠炎、急性支气管炎等。鸭舌草清热的效果还能用于退热,可以治疗温热病或者外感风热导致的身体高热。

2、凉血止血:鸭舌草寒凉之性能深入血分,起到凉血的效果,从而治疗各种出血、咯血、尿血、吐血、便血等身体出血。只要是血热炽盛导致的出血,可用鸭舌草来起到缓解的作用。

3、消肿止痛:鸭舌草外用还能治疗和改善各种热毒雍盛导致的皮肤疔疮、丹毒等病,用鲜品外敷就能起到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

鸭舌草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鸭舌草(图35)。

图35 鸭舌草学名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科属分类雨久花科,雨久花属。形态特征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高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形、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 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具弧状脉。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稀有10余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不及1厘米,雄蕊6枚。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长约0.1厘米,灰褐色,具纵条纹。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3~15℃,较稗草略高,变温有利于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萌发受到抑制。鸭舌草是典型的水生杂草,可缺氧萌发,萌发需较高的水分,在淹水或土壤水分超饱和的条件下萌发较好,湿润条件下发芽较慢,但水层超过1厘米以上,发芽又转慢。鸭舌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稗草的4%~5%,下胚轴伸长受到限制,只能浅层萌发,以土层0~1厘米萌发最好,1~2厘米较差,2厘米以下不能萌发。2)营养生长鸭舌草植株较大,根系较浅,需水、肥多,营养生长与温度、水分、光照、肥力关系密切。鸭舌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此时,水分适宜,每3~4天即生长1片叶,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长最为迅速。鸭舌草在土壤水分超饱和或略有薄水的条件下生长最好。鸭舌草叶片较大,在稻田中,漫射光照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但过于荫蔽生长较差,在同一块稻田中,稻株间的鸭舌草与中心沟、田边鸭舌草生物量相差1倍以上,但由于鸭舌草叶片大而薄,直射光照过强,也不利于生长。鸭舌草根系较浅,植株较大,生长迅速,需肥量特别是氮肥较多,如过多地使用速效氮肥作追肥更有利于鸭舌草根系的吸收。鸭舌草叶片肥嫩,易受多种害虫侵袭,稻田治虫频繁及使用广谱性杀虫剂过多过滥也有利于鸭舌草的生长。3)开花结实鸭舌草于7月以后陆续开花结实,开花结实后植株不立即枯萎仍能继续生长。开花结实与光照关系密切,以中心沟、田边结实率较高。在水分饱和状态下,种子寿命可达2年以上,在干燥土壤中寿命1~2年,土层2~3厘米以下寿命较长,土表寿命较短。

分布与为害鸭舌草分布全国,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其中又以稻麦连作田、灌排条件好、有稳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为害较重。鸭舌草与矮慈姑生态条件相似,喜水、喜肥、耐阴,往往构成群落,成为稻田中后期为害的重要杂草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