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木蠹蛾类害虫,为害龙眼、荔枝,主要有荔枝拟木蠹蛾和相思拟木蠹蛾,均属鳞翅目拟木蠹蛾科。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
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寄主植物有多种,前一种对荔枝、石榴、梨、无患子、木麻黄、枫、杨和柳属等13种植物为害较重,后一种对台湾相思、荔枝、龙眼、木麻黄、柑橘属和合欢属等10科19种植物均可为害;
以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咬食枝干外部时,常吐丝缀连虫粪和树皮屑形成隧道,幼虫白天匿居坑道中,夜间钻出,沿隧道啃食隧道前端的树皮,削弱树势;为害严重时,可致使枝干枯干,幼树死亡。
咖啡豹蠹蛾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四川、台湾等省区,主要寄主植物有木麻黄、台湾相思、乌桕、香椿、咖啡、可可、板栗、蝴蝶果、荔枝、龙眼等。幼虫钻蛀荔枝、龙眼树的枝条、龙眼幼苗干的木质部,使被害处以上部位黄化、枯死,易被大风吹折。
(一)形态特征
1.荔枝拟木蠹蛾
成虫:雌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20~37毫米,体灰白色。前翅密布灰褐色横向斑纹,中室和臀区中部各有1条黑色斑纹,前缘有8~9个灰棕色斑纹,外缘毛灰棕色与灰白色相间,列成7~9个灰棕色近方形的斑块。后翅灰白色。雄虫体和翅黑褐色,前翅有许多黑褐色的横向斑纹,中室和臀区各具黑色斑纹1个。
卵:扁椭圆形,乳白色,卵块鳞片状,被有黑色胶质物。
幼虫:头部和体漆黑色,老熟幼虫体长26~34毫米。头部单眼,每侧6个,其中第4~6个列成近等边三角形。各腹节相接处灰白色。
蛹:体长14~17毫米,深褐或黑褐色,头顶两侧各具1个略分叉的粗大突起,腹部第3节背面两侧前缘、第4~6节背面前、后缘各具1列刺状突。
2.相思拟木蠹蛾
成虫:雌虫体长7~12毫米,翅展22~25毫米,体和前翅灰白色。前翅中室有1个黑色斑块,黑斑外方有6个近长方形褐斑,前缘具褐斑11个,外缘和后缘各有5~6个灰褐色斑块。后翅灰色,外缘有5个灰色斑。雄蛾黑褐色。
卵:椭圆形,乳白色近透明,表面光滑;卵粒排成鳞状卵块,外披黑褐色胶质物。
幼虫:末龄体长18~27毫米,漆黑色;头部赤褐色,第4、5、6个单眼排列呈近等边三角形。
蛹:体长12~16毫米,赭黄色;头顶两侧各具1个不分叉的粗大突起,着生方向与体长轴平行。
3.咖啡豹蠹蛾
成虫:雌蛾体长约20毫米,翅展约45毫米。触角丝状。雄蛾体长约15毫米,翅展约35毫米。触角基部羽毛状,端部丝状。雌雄蛾体披灰白色鳞毛,胸背有2行6个青蓝色斑点。前翅各室和后翅亚中褶以前散布有蓝灰色斑点,但后翅上的斑点色较淡。腹部背面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第3腹节以下各节具灰黑色点刻。
卵:长椭圆形,浅黄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21~30毫米,体上着生白色细毛。头部深褐,额区形如橄榄,颅中沟约为额区的1/2。前胸背板黄褐色,其余体节背面淡紫红色,腹面黄白色。前胸背板前半部两侧各有2个近圆形的黑斑,后缘黑褐色弧形拱起,有5列小齿状突起。腹足趾沟均双序环形,臀足则为带状单序,臀板黑褐或黄褐色。
蛹:雌蛹体长18~26毫米,雄蛹体长16~17毫米,全体赤褐色。头部下前方有一个小突,其腹面有近似锐角三角形的凹陷。前胸背横宽,后缘角尖锐。腹部第2、8节背面近前缘处和第3~7节的前后缘各有1列小齿;腹末端有多枚臀刺(雌虫10枚、雄虫2枚)。
(二)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结合果园管理,剪除被害枝条或挖掉被害龙眼苗,杀死咖啡豹蠹蛾幼虫。用铁丝刺杀坑道内幼虫和蛹,或用黏土堵塞坑道孔口,使幼虫和蛹不能外出而窒息死亡。
2.药剂防治
①药物堵塞幼虫坑道孔口。常巡视果园,发现幼虫坑道,即用棉花蘸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堵塞孔口;或灌注坑道后,用黏土塞孔口,杀死幼虫。
②药物喷洒幼虫隧道。在低龄幼虫盛期,选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300~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丙溴磷乳油2000倍液,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8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加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的任一种,在下午至傍晚喷湿隧道和隧道附近枝干的表皮,幼虫夜出取食而致死。
3.生物防治
~5月可发现拟木蠹蛾的幼虫和蛹被白僵菌寄生致死,在低龄幼虫期,可在隧道处喷布白僵菌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