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广西来宾市一个农民家庭的韦首,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考入广西大学学习哲学专业,毕业后却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留在城市做一名白领,而是带着女朋友来到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跟泥巴打起了交道,搞起了蚯蚓养殖

从一穷二白,到在北海买房安家、结婚生子,带动周边10多户农民一起养殖致富,韦首只用了两年多时间。这期间,他和一道创业的妻子不仅要面对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脏和累,还要面临极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好在都挺过来了。

“学哲学让我做事情能看得比较远。”韦首说,尽管蚯蚓养殖跟他所学的哲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很多时候一件事能否做成功,跟做事者的眼界和胸怀很有关系。

广西第一个把蚯蚓卖到外省的大学毕业生

“哲学是最冷门、最难就业的专业,整个广西只有广西大学开设了这一个班。”韦首直言不讳地说,班上的同学要么考研,要么学第二专业。

大学期间,韦首一边学习,一边在社会上找各种各样的实习机会,人力资源、白酒销售,也在外聘的银行帮忙拉过贷款、卖过保险,尝试过多种工作岗位后,他发现这都不是他想要的。

2012年毕业后,韦首与女友一起来到北海,起初在一家朋友开的农业公司上班。在公司老板的指点下,从小就爱养小鸟、养龟的韦首突然发现了一个他感兴趣的养殖项目——养蚯蚓。

蚯蚓可以入药、可以用来做鱼饵,蚯蚓粪更是优质的有机肥,而且蚯蚓养殖的周期短、见效快,符合环保可循环的社会发展趋势。韦首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去周边成熟的养殖基地学习考察,去书店、网上搜索各种技术资料,花了8个月时间进行调研筹备。

当时国内蚯蚓养殖在北方地区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广西却并没有多少人养殖。因为北方雨季集中在七八月,可以大规模露天田养,而且当地发达的畜牧业为蚯蚓养殖提供充足粪源;而南方一年四季都下雨,蚯蚓怕雨,必须建大棚,养殖原料也比较受限,这些都增加了养殖成本。

经过分析,韦首也发现了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广西四季高温,每年可以比北方多养殖几个月,虽然总体成本比北方高,但每亩地的产量也高。通过多方打听,他在北海和钦州找到当地用木薯片加工乙醇后的废渣,特别适合用来做蚯蚓养殖原料。

尽管准备比较充分,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困难重重。韦首还记得,他好不容易凑了两万多元买回来的第一批种苗,当天晚上就死了一大批,损失了3000多元。“后来才发现,之前跟养殖户取经时,他们不希望技术外传,给我们的指导比较保守,导致我们在基料处理方面出现问题。”

筹集资金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韦首依靠大学期间参加社团多的优势,跟舍友、团友四处动员,筹集了几万元的前期投入。韦首的妻子毕业于广西大学文学院,在她的帮助下,两人一同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一个创业大赛,因为项目计划书考虑得很周到,现场演讲和PPT展示也很到位,他们的项目获得了这次比赛的二等奖,得到了主办方15万元的免息借款。

依靠这些钱,他们建起了大棚,还买了铲车、三轮车,并发动周边农户养殖以形成规模效益。

如何打开市场,是大学毕业生韦首和传统养殖户区别最大的地方。很多传统养殖户都依靠经销商上门收购,但经销商往往把收购价压得很低,导致养殖户利润很薄甚至亏本。而韦首想到了利用网络,他把销售信息发布到相关的论坛、贴吧上,很快便有外地的商家跟他联系采购。

“尽管一开始都是一些量比较小的客户,但对于创业初期的我们来说非常关键,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韦首说,当时整个广西只有他们敢往外地发货,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们一家家车站去打听,寻找运行时间合适的长途车。最初往外地发货时,因为经验不足,经常出现包装箱发热导致蚯蚓死亡,或是密封不严,蚯蚓爬到长途车行李箱里的状况。

回首那段经历,韦首形容说“真的是血泪累积起来的”,他没少挨车站司机骂,也常常亏本为外地客户补发运输途中损失的蚯蚓。因为他的诚恳本分,一些客户还指点他包装时应该如何放土和冰。

韦首的诚恳还体现在他的大度上,每件20斤的货,他发货时往往还会多给一斤。他的口碑在行业内积累起来,向他要货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现在韦首的蚯蚓已经卖到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诸多省份。

台风刮不走的乐观和坚持

正当韦首的蚯蚓养殖事业开始步入正轨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将他从创业的波峰拉回了谷底。

2014年7月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北部湾,天气预报风力达到12至13级。台风来临的当晚,担心大棚被吹坏,韦首整夜都守在旁边的宿舍楼里,

在北海当地的论坛上有一个威马逊台风的实时报道,韦首还记得当晚刷论坛时,一开始天气预报说是风力13级,没过多久就变成了15级,最后最大风力变成17级。在摇晃的宿舍楼里,不远处钢管砸落的声音不时传进他的耳中。

后半夜风小些了,韦首冒险打开房门,顶着风雨钻进面包车里,想开到大棚边看看情况。刚一出门,他的头灯就被雨淋坏了,他摇摇晃晃地钻进车里,都不敢拉手刹,“怕一拉车都飞啦!”

等了好一会儿,风稍微小些,他把车开到大棚旁时,眼前的惨状“像经历了一场世界大战”,除了大棚的骨架还在以外,其他的东西全被吹走了。“当时已经不是想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保命的问题。”担心大棚上的钢管继续砸落,韦首把车停好后,抱着头就跑回宿舍了。

由于棚顶被掀翻,加上接连10多天的停电,导致棚内养殖的蚯蚓大面积死亡。韦首连续5个月没有货卖,那一年的损失达20多万元。

台风过后,北海有七八家跟着韦首养殖蚯蚓的农户表示不愿意再养了。但韦首没有放弃,“说实在的,我们年轻人除了年轻没有别的资本。慢慢繁殖,一条变两条,两条变4条,这样半年时间就可以全部恢复起来了。”

韦首的乐观和坚持再次为他带来了好运。了解到他遇到的难题后,共青团北海市委下辖的北海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免息青年创业扶持资金,韦首的蚯蚓养殖事业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在韦首看来,创业始终伴随着风险与困难,比如现如今,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整体下滑,出口货物变少,导致贵州到沿海的回头车也少了。以前他发一车有机肥到贵州只要每吨150元,但现在运费涨到了每吨300元。如何适应外界环境,降低成本成为他目前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即使碰到再多困难,韦首也坚信自己能一路走下去。因为促使他创业的是他对这个行业的兴趣,而不是这个行业是否最赚钱。

“现在年轻人出来创业,80%的专业都不对口,这很正常。”韦首说,创业对一个人后续的学习能力要求特别高。当初在大学学习哲学专业,使他掌握了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受益终身的。

韦首坚信,在未来,蚯蚓养殖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光是南宁这一座城市垃圾填埋场每天就能分拣出上百吨的有机废弃物,分解和处理这些有机废弃物,蚯蚓可以大显身手。而且将来还可以让蚯蚓进入家庭,除了养龟喂鱼外,还可以处理厨房垃圾,继而生产有机肥,直接用于生产绿色健康的阳台花卉和阳台蔬菜,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现在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领域,觉得这行不赚钱,但我想慢慢去试,万一成功了呢?”韦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