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科技苑视频:哈尼梯田稻鳅共作的秘密。千年的哈尼梯田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泥鳅为何会被养进梯田里? 一条泥鳅到底如何解除梯田的危机?哈尼梯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时间的流逝中,哈尼梯田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跑和企业家肖燕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在梯田里养泥鳅是一个绝佳的拯救方法。
变化一:哈尼梯田里,不种水稻改种玉米等旱地作物。
农户都知道种玉米比种水稻简单,因此,很多人都开始改种起玉米,一些水田就被改成了旱地。
变化二:哈尼梯田开始出现荒地。
种田一年没有什么收入,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去城市打工,留着老人在家种地,因为人力有限无暇顾及导致土地白白荒废。
不论是把水田改成旱田,还是撂荒,都会引起梯田坍塌。
如果梯田发生大面积坍塌,历经一千多年形成的“森林-水系-村寨-梯田”的生态系统也将遭到严重破坏。
好好的梯田竟然变成了这副样子,让人们揪心又无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跑和企业家肖燕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在梯田里养泥鳅是一个绝佳的拯救方法。
泥鳅的生长周期(生长周期3个月,甚至4个月,也就是90天到120天)和水稻是同步的,泥鳅养殖对水位要求也不高,稻田养出来的泥鳅肉质也更好。
当地人都很喜欢吃泥鳅,经济效益好,每亩地的经济效益可以翻七八倍。
肖燕用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从根本上调动了群众的内在生产力。泥鳅的苗都由肖燕免费提供,收获季节肖燕又都统一收购。
农民们自然乐在其中,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泥鳅不是都爱打洞吗?难道这个不会对梯田有影响吗?
技术员告诉我们,本地的泥鳅才爱打洞,但是现在的泥鳅都是从台湾引进的品种,不爱打洞。让本地泥鳅和台湾泥鳅杂交。就不会再出现打洞问题了。普通的泥鳅是灰黑色的,经过杂交以后身上微微地泛着金黄色,卖相也更好了。
既然决定了要养泥鳅,那就要行动起来了。
第一件事就是要修田埂。
开裂的缝隙还有坍塌的田埂,如果不及时修复田里的水就流走了,泥鳅也会跟着逃出去。因此修复田埂是重中之重!
第二件事就是泥鳅放苗前要检查梯田的进出水口。为此他们设计了专门的防逃网。这种防逃网,和农户的竹编相比网眼更加细密,均匀。
为了拯救哈尼梯田,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当地做了哪些调整?养泥鳅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哈尼梯田如何焕发新生,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