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种的成本在整个生产周期占有很大比重。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降低养殖成本与风险?现提供以下几点供各养鱼户参考:

一、培育体质健壮的鱼种,保证鱼种规格

越冬前要加强鱼种的饲养管理,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努力提高鱼种规格和肥满度。生产实践证明,相同水体环境,膘肥体壮的鱼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

二、保证鱼种越冬水质优良,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1、池塘选择

位置尽量不要靠近交通要道,以免鱼种受惊吓而消耗营养。一般选择面积2~5亩、池底淤泥厚10~20厘米、池中无杂草、保水性强的池塘。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并保持稳定的水位。在寒冷季节应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是降低鱼种越冬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2、水质要求

鱼种入池前,池塘要用每亩80千克的生石灰清塘后加注新水,进水口要用密眼网过滤,以防野杂鱼混入。用尿素适当肥水,培育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尿素的用量为每亩2千克,切勿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冬季肥水中的饵料生物,不仅可供鱼摄食补充代谢的消耗,而且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使池水保持丰富的溶解氧。

越冬:冬季鱼种放养八大注意

鱼种越冬成活率提高关键措施

三、适时并池,避免鱼体受伤

每年11月份,水温降至7~10℃时,鱼种已基本停食,这时选择晴暖天气并池最好。鱼种入池时,应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5~10分钟。鱼种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染、预防鱼病切实有效的办法。并池早,水温高鱼种活动强,操作易受伤,密集在越冬池中易缺氧;如果并池太晚,鱼体又易冻伤,放人池中损耗较大。

四、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实践证明,越冬鱼种放养过稀,影响池塘利用率,造成浪费;而放养密度过大,又易造成鱼种缺氧窒息死亡,所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关键。一般每亩放10厘米的鱼种3~4万尾,13厘米的鱼种2万尾,16厘米的鱼种不超过1万尾。

养鱼:越冬鱼类安全管护五措施

五、加强越冬期管理

1、保持较好的透明度:如下雪后,要及时扫除冰面积雪,以免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2、经常测定池水的溶氧量:溶氧最好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如低于3毫克/升时,表示已缺氧,需冲水急救。如无测氧设备,当看到池中鱼儿在浅水中集群争氧时表明水中已缺氧,宜适当冲水解救。

3、鱼种下塘后,不要认为天寒水冷鱼不吃食不管,而应坚持冬季适当投饲,保膘促长。水温5℃以上,3~5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0%。如连续晴好天气应适当增加投饲量。开春后,当水温回升到10~15℃,即可进行投饵、施肥等正常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