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食用蜗牛种类不同,所产的卵的大小、颜色均各异。在此仅介绍褐云玛瑙螺和亮大蜗牛卵的孵化。

褐云玛瑙螺的卵为黄白色或淡黄色,有黄豆粒大小;亮大蜗牛的卵较褐云玛瑙螺的卵小,为球形,白色。为了能及时将卵采收到,并放入孵化箱内孵化,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注意种螺的产卵的征兆。褐云玛瑙螺交配后15天左右即开始产卵,临产卵时,四处寻找产卵场所,并挖掘土坑和小穴,以备产卵之用。褐云玛瑙螺在壳口领部有一个相当大的呼吸孔,当呼吸孔张开时,可窥见到其内薄膜后有许多黄色或白的卵粒时,说明螺将要临产了。产卵时,卵粒外面裹着一层透明膜,以每分钟2粒卵的速度经生殖腔到生殖孔,逐粒排到体外。每次排卵药持续1-2小时。产卵时,呼吸孔时张时闭,此现象便于检查卵粒。应在种螺产完卵离开后再进行采收卵粒的工作,一面惊动种螺而影响其产卵。

采收卵粒时,可用小汤匙将卵粒挖出,但一定注意不要把卵粒弄破。种螺最初产的卵和最后产的卵往往孵化率都比较低,这可能是跟卵未成熟或未受精有关。采收的卵粒,如果乱纪沾有污泥或粪便等脏物,不必擦洗,因为在卵粒上有中乱分泌的一层保护膜,可以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入。卵粒上也有许多惟恐进行呼吸,水洗后会破坏保护膜,使卵粒变质。若采收的卵粒较小,形状各异,卵壳颜色呈铁灰色、灰白色或卵壳较软,即为未受精或受精发育不良的卵粒,应及时剔除掉。在种螺产卵期内,一般每隔1—2天采收一次。手机的卵粒如果当天来不及处理,可连泥土 带卵粒一块放到盆、桶、箱内,在表面盖上湿布,放到阴暗潮湿的地方,切记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用火炉烘烤,否则卵粒会很快爆裂,从而影响卵的胚胎发育。褐云玛瑙螺成螺在适宜条件下,一般1年可产卵3—5次,冬季在温室内饲养也可产卵2次以上,每次产卵数不等,150-250粒。第一次产卵量较少,60—80粒,以后逐渐增多。第一年每次平均产卵为150粒左右,第二年即在200粒以上。随着螺体重的增加,产卵量也增加。褐云玛瑙螺每年产卵高峰期为4-6月份和9-10月份,虽冬季也会产卵,但产卵量少,气温降至15摄氏度以下时停止产卵。亮大蜗牛产卵习性与褐云玛瑙螺大同小异,也有挖穴产卵的习性,每次可产卵40-80粒,多者可达百余粒。从交配到孵化出小蜗牛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一般从4月至11月可正常产3次卵。一只蜗牛如果产卵数量太多,而且卵粒太大时,会造成产卵蜗牛疲劳而死。在一般情况下,盖罩蜗牛的孵化期为20-30天,散大蜗牛和亮大蜗牛为12-15天。孵化时间的长短依据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而定。

孵化箱一般用木制,高5-9厘米。箱内底部铺衬4-5厘米厚的细沙土。细沙土的湿度在30-40%,以手捏不出水,而又能松散开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孵卵15-16万粒。卵上应覆盖2-3毫米的沙土,其上再盖以湿润的纱布。每天喷洒少量的水,以保持土壤湿度。孵化箱内的细沙土以含有较多有机质的腐殖土或菜园土为宜,也可用河沙作为孵化土。

褐云玛瑙螺卵孵化出幼螺,一般需要5-25天。卵孵化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温度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底部土壤含水量冬季约为30%-40%,夏季15-17%。在此条件下孵化出来的幼螺体质好,成活率较高。温度和湿度对孵化起着决定作用。温度不同,卵孵化的时间长短不同。如果在高温季节,孵化温度高达30摄氏度以上时,孵化幼螺仅需4-5天,但幼螺成活了极低。

观察亮大蜗牛卵的孵化,当气温在25℃-29℃、相对湿度在90%左右,经过10-15天即可孵化出幼螺来。

孵化时,应特别注意土壤的水分。如果此时干旱,卵脱水3-6小时变回死亡。若土壤过分潮湿,卵也会死亡,卵表面出现褐色霉斑点,这种卵不能正常孵化成幼螺。

有些地区制作简易人工控制温度的孵化箱,可用玻璃养鱼箱代替,也可以用木料制成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的木箱,四周包以棉絮,上面盖以厚玻璃。其热源可用10瓦灯泡加温,一般保持在28℃-30℃。如产卵不多时也可用数个水品装热水散热保温,以调整放入箱中的瓶数和天碧玻璃板来调节箱内温度。但要保持箱内空气新鲜。

种螺在冬季一般停止产卵而进入冬眠,但如果保证种螺生长繁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供给充足的饲料,就可以解除种螺的冬眠,使其在冬季继续产卵繁殖。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养殖户做到了这一点,为发展蜗牛养殖业积累了一些经验。冬季加温也可因地制宜,如利用沼气、太阳能以及利用地热等。

参考阅读:蜗牛的经济效益分析和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