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节之际,气温变化多端,对很多养殖户朋友来说,只要稍一不留神,就会导致自己养殖的家禽、畜牧等产生疾病,冬春季节规模化猪场腹泻病原因及防控措施,我们来学习下。
1 腹泻病的分类
冬春季节天气多变,许多规模化猪场每年到此季节都会因管理不到位或防控措施不及时、不恰当而出现问题,造成经济损失。猪腹泻类疾病是冬春季节的高发病种。从病原分类上看,主要分为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两大类。细菌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黄痢、白痢(病原为大肠杆菌)、红痢(病原为梭菌)、猪痢疾(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仔猪副伤寒(病原为沙门氏菌)。病毒性腹泻又分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三种类型,三者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博卡病毒、细小病毒基因3型与基因4型、猪瘟、伪狂犬病等病毒虽不能作为原发病原,但均能造成腹泻症状,也需要高度重视。
2 鉴别诊断方法
猪腹泻的病因众多,从临床症状上区分如下。仔猪黄痢以初生仔猪多发,临床上以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为特征。潜伏期短,感染后12h以内即可发病,长者仅1~3d,病程3~5d,死亡率高达80%。
仔猪白痢以2~4周龄仔猪多发,临床上以排灰白色、腥臭、糨糊状稀粪为特征,病程2~3d到1周,死亡率低,但仔猪生长发育迟缓,育肥周期延长。
仔猪红痢以3日以内新生仔猪的肠毒血症为主,其特征是排红色粪便,剖检时可见肠粘膜坏死,病程短,但死亡率高,可达100%。
猪痢疾以7~12周龄的仔猪多发,临床上以黏液性或出血性腹泻为特征。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死亡率低,但病猪生长发育受阻,耗料增加。
仔猪副伤寒以2~4月龄仔猪多发,发病率不高,病死率高,治疗困难。有便秘、拉稀交替进行等临床症状,病程稍长,病猪日渐消瘦。剖检时可见大肠坏死或溃疡(周围隆起,中间凹陷)。
猪传染性胃肠炎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发,死亡率高,以呕吐(呕吐物为凝乳状)、水样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剖检时可见肠道松弛、肠壁变薄,用手术刀刮肠道内壁可见绒毛坏死脱落。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类似,但相比症状稍温和。轮状病毒感染症状与白痢类似。伪狂犬病与猪瘟因免疫剂量不足或急性感染时也能出现腹泻症状。鉴于腹泻病的病原众多,在开展鉴别诊断的同时,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实验室诊断如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分离或病毒性腹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如采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重荧光RT-PCR对这三种病原进行检测。
3 防控方法
3.1 改善猪舍环境,确保安全生产
冬春季节天气多变,应依据天气预报与实际温度适时利用调温措施做好保温或降温工作。当猪场仔猪发生腹泻时,应高度重视近期天气情况,确保保温设施能够灵活、合理应用。若猪群出现扎堆现象,表明该猪舍环境温度偏低,猪只为御寒不得不相互挤压取暖,此时应增强保温措施。
冬春季节猪舍易潮湿脏乱,猪体内水分的代谢受到抑制,并造成大量体热散失,同时微生物易繁殖,导致猪只感染发病。因此,应做到勤扫猪舍,当天粪当天清,及时排除粪便污水,清扫干净。冬春季节猪舍潮湿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可以从改善温控设备和供水系统、强化保温措施、增添清粪设施设备等方面综合改善。
3.2 准确腹泻病因,对症开展治疗
一旦出现腹泻病例,应对患病猪只(群)迅速隔离分群,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在结合患病仔猪的日龄大小、临床特征开展鉴别诊断的同时,联系相关职能机构或部门积极开展实验室诊断,确定腹泻的准确病因,依据病因对症治疗。腹泻类疾病病因众多,治疗方案不一一赘述。大体原则:在未发病前,制定相应的免疫及其防控、治疗综合方案,积极落实各种综合控制措施;发病后,积极开展诊断,尽可能确诊病因;对于细菌性腹泻,可采用黄连素及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注射液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病毒性腹泻,可以在进入冬春季节前开展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型)三联活疫苗免疫。发生腹泻时,必须做好口服补液工作,这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猪腹泻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防止猪脱水死亡。
3.3 开展综合防护,确保防控效果
猪场应建立高效、富有责任感的管理及饲养人员团队,为早期腹泻病的发现与控制赢得时间。同时,由于腹泻病例的出现,相关工作量急剧增大,建立合理防控指标、适当增加饲养人员的工资对于防控效果的达成有良好的保障作用。对已发生腹泻的圈舍或产房都应该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地面进行严格消毒,消毒频率为在圈舍周围5m2 内每2~3d撒石灰1次或每天喷3%~5%火碱水1次,在单元栏舍下撒生石灰起到吸湿、消毒的作用,3~5min后用干拖把拖干。
同时,对于患病猪只(群)饲喂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充足的饲料,改善其营养状况,保证病猪的恢复。在饮水中添加脂肪酸、电解质可以调节电解质平衡,或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山药粉、微生态制剂、黄芪多糖等,保证猪只旺盛的食欲,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
关于猪腹泻疾病防治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