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海参越冬期的饲育及营理要点是什么?


  放养当年产的稚(幼)海参苗,部分当年达不到参苗上市的商品规格,特别是近年来,对海参苗商品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育苗厂家为了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也要进行越冬。因此,需要将4000头/千克以上的小规格刺参的苗种,进行越冬。越冬期较长,必须精心管理。对于较大规格的幼参,应在水温8℃~10℃的海水中培育,这样既安全、节省能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对于较小的个体,即7000~10000头/千克的个体,需要在水温为12℃~13℃以上的海水中培育。否则,小个体的海参苗生长不快,且易造成死亡或减耗。总之,既要考虑能源消耗导致提高生产成本,又要提供适宜的水温,以促进加快生长,这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越冬期的培育时间较长,因此管理必须到位。一般情况下,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1/3~1/2,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2℃。

  为了保持不降温,育苗室应加设充足的暖气。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投饵要适量,避免投饵过多致使水质败坏而引起海参的大量死亡。

  此外,在越冬期要严格防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要预防“溃烂病”的发生。

  (1)网箱流水培育 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箱流水培育。网箱流水培育,也称为二段培育。采用网箱流水培育的方法,稚海参后期的成活率高,并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下面简要介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网箱流水培育试验的做法(1985),供参考。

  (2)主要设备 培育用的水槽,容量为0.3~0.5吨的玻璃钢水槽,依水槽大小,分别放人网箱1~2个。网箱可用聚乙烯窗纱网制成,纱网按培育个体大小而定,在每个网箱中,放人波浪形附着架4个。每架附着器的网片,是用聚乙烯窗纱制成。在培育水槽入水口,安装喷水。喷水管的孔眼细小,其孔眼为3~5个。在水槽的另一端,设溢水管。溢水管下端,设在水槽的近底部,而溢水的出口,设在水槽的近上部,这样有利于水的交换。

  (3)培育管理 在培育期间,采取昼夜流水,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6~7倍。为保持水质,每隔1~2天清除网箱底部的残饵及粪便1次,每周清洗水槽1次。清底时,为防止稚海参流失,可用小网箱回收。培育期间,每天投饵1≈2次,各槽投饵量均为培育稚海参总体重的20%~30%。所投饵料,采用鼠尾藻磨碎液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在后期可单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在培育期间,应经常注意调节流水量,特别是在清底或清槽后,应注意保持原来水位,避免因水位下降稚海参长时间干露而导致死亡。对于个别已干露的稚海参,应及时刷入水中。清底时,应精心操作,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此外,在培育中应经常观察稚海参的生活状况,定期进行抽样测量,以掌握其生长情况,密切注意是否有大量减耗,切记不能长时间停水。因培育密度大,如果长时间停水,可能造成缺氧而导致稚海参死亡。三、提高海参的池塘养殖技术与效益。池塘养海参场的选址条件有哪些?

  池塘养海参场的场址选择很重要,因为它对养海参池的建造及养海参效果等均有着密切关系。池塘养海参场的场址应具备以下条件:养海参场应建在潮流通畅、风浪较小的内湾的潮间带或潮上带;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进入,pH值为7.5~8.5,盐度为27~35,最适宜的盐度为28~32,如果盐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剌参的生长,甚至会造成危害,因此应远离较大河流的河口;进、排水要方便,最好能直接进海水,如从潮沟进海水,最好选择在平潮时也能进海水;底质应为沙泥,或沙泥与砾石混合,而纯沙和纯泥,尤其是烂泥的底质,均不适宜。因纯沙底质缺乏饵料,将导致养殖的海参苗生长缓慢。而纯泥或烂泥的底质,对海参苗的成活及生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底质老化,硫化物含量过高(300毫克/米3以上),氮、磷比例失衡,有害生物过多等均不适宜于养海参。

  同时场址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如从潮沟进水,还应考虑到邻近虾塘养海参的排、进水的影响。总之,虾塘水质的理化条仵,必须满足海参快速生长与成活所需要的条件。

  此外,选择厂址时还应考虑周边环境、交通是否便利,有无长电供给等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