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在对虾养殖过程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化氢对虾的危害过程

  一,放苗:25~45天。

  作用机制: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死藻以及上造虾剩余的有机物都会积攒到塘底。有机物能够到达的深度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如果你向塘底深挖的话,你会发现下面几乎都是黑色的。因为在深底,几乎没有溶氧供耗氧菌分解利用。在收完虾之后,塘底经过暴晒,表层获得了足够的氧气氧化,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一层。然而当我们重新给塘底注满水的时候,塘底会逐渐变黑。而之后随着死藻、残饵等有机物会逐渐在塘底积累,会阻止底泥下层的有机物获得溶氧。泥层由于缺乏溶氧会越积越厚,而泥的表层跟水接触那一部分溶氧的非常低。对于斑节虾来说,她们更喜欢生活在塘底,

  因此导致她们体质更容易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农民通常称之为:放苗一个月综合症。

  对于白对虾来说影响则没有那么严重,因为白对虾可以四处游动,不过它们让然会出现体质下降,感染疾病。如果它们躺在泥底脱壳,或者在底部挖洞觅食,它们也更容易受到硫化氢的危害。

  发病特点:病虾死虾漂浮在料台上

  预防和治疗措施:溶氧应时刻高于4ppm,虾比较小时增氧机应24小时开启,直到60天以后。青苔以及死亡的藻类等应该及时清除,添加有益菌减少硫化氢。

  二、放苗70天及以上:

  放苗70天左右之时,水中积累的有机物已经足够产生很大量的硫化氢了。这时虾的成活率取决于水中能够保持足够高的溶氧。如果出现缺氧情况,哪怕很短时间,比如倒藻、天气变化、过度投喂,此时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硫化氢。而且此时的硫化氢会向污泥附近的区域撒播。这时硫化氢的浓度取决于周围的溶解氧。放苗70天以后虾应激的来源主要有:硫化氢和其它气体,还有水中不断上升的盐度,较低的溶氧,以及逐渐缩小的生活空间。这些应激都可以降低虾的活力。当他们面临危险时,比如说遇到更加强壮的虾或者脱壳时他们会选择污泥避险。

  特点:很多气泡向上冒出,污泥显得非常黑,有时早上吃料比往常要慢、要少。有时会发现死虾,通常甲壳较暗嘴部发黑,腮部颜色异常,比如变成粉色、淡紫色或者黑色。

  处理方案:首先适量放苗,一旦出现问题,先减料,然后增加增氧机,同时早晨的PH应保持在7.5以上,氧化剂连续使用两次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在污泥聚集区应该安置一个警示网,用来检测病虾向里面游,一旦出现问题,养殖户能够及早发现。

  三,阴雨天气

  作用机制:

  1、噪音:雨点拍打到水面时形成的噪音能够刺激虾,使虾焦躁不安,从而迫使虾子往底层低溶氧、高硫化氢的区域游动。

  2、低温:雨水致使水体温度下降,迫使虾子向泥层高温区域躲避,直接暴漏在高浓度硫化氢区域。天晴之后,细菌的分解作用加快,耗氧增加。

  3、阴天:当天气阴沉时,藻类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无法产氧,并且消耗氧气。当溶氧降低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硫化氢产生,并且会向投料区扩散。此时健康的虾子会出现体质下降,甚至得病。

  4、pH偏低。雨水偏酸性,因而导致池塘的水质pH下降。硫化氢的毒性在PH5时达到100%,pH10时为0,因此低pH使硫化氢更加危险。

  5、水体分层:如果塘水有一定盐度的话,雨水会在塘水表面形成淡水层。由此可导致增氧效率降低、对虾应激、导致硫化氢的负作用更强。

  6、风浪:当风速达到15km/h或者更高的时候,水的表层就会形成波浪,同时在中下层会形成水流。水流能够冲散底部的聚集的有机物,从而导致大量的硫化氢释放出来。

  7、雨后的的影响:雨停了之后会有大量的藻类死亡,从而给细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这些细菌会消耗大量的溶氧,而在更深的底层会有大量的厌氧菌繁殖,从而产生更多的硫化氢。

  四、倒藻

  作用机制:低溶氧的环境会导致硫化氢大量产生,而低PH则会进一步增加硫化氢的毒性。藻类死亡之后成为了细菌的营养,细菌繁殖则又会大量耗氧。低溶氧、低pH则会导致硫化氢大量产生,毒性增强,从而影响虾子的健康。

  特征:同下雨天的影响。

  处理方案:

  遇到倒藻的情况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水体的pH稳定,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熟石灰。同时减料30%以上持续2~3天;增氧机全天候开启;因为在此时增氧机时水中溶氧的唯一来源,而且死亡的藻类耗氧非常厉害。此时可以利用一些低耗氧的芽孢,比如诺碧清生物净水剂,用来分解有机物,以此降低有机物对溶氧的消耗。

  五、当池底污泥搅动起来时,比如说拉网收虾、安装新的增氧机、收集死虾、抽底时,也会导致硫化氢扩散。

  抽污泥时污泥的表面被破坏,大量的硫化氢释放出来,从而导致吃料减少,严重者死虾。

  作用机制:通常情况下污泥表面的溶氧能够满足正常的分解需求,因此形成了一个氧化隔离层,防止底部的硫化氢外溢。当表面的隔离层因为排污、拉网被破坏掉之后,则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硫化氢,附近的虾就会中毒,严重者导致死亡。

  特点:对虾在早上吃料较慢,优势中午或晚上吃料也会减慢,两三天后出现死虾

  处理建议:养殖户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搅动底质,一旦硫化氢释放出来,那么就没有办法去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此时虾会受到严重伤害,处理成本会非常高。如果出现此种情况,首先用石灰控制水的pH,其次减料,开满增氧机,生物氧化剂。

  六、脱壳

  作用机制:虾在脱壳时体质较弱,耗氧加倍。因为体质弱,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在污泥区域,以逃避强壮虾的捕食。不幸的是,污泥区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以及低溶氧,由此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特征:对虾软壳、体质较弱,很容易得病、死亡。下体颜色较暗或者无色,空肠空胃。

  处理方案:保持水质干净,尤其是在脱壳期间要有充足的溶氧。安放增氧机时应该尽量使有机物聚集在池塘 的中间。

  七、降温天气

  作用机制:在污泥聚集区域,细菌抑制在持续不断的进行着分解作用。由此可以产生热量,污泥温度较高。当天气变凉虾无法承受时,他们不得不躲藏在温度较高的污泥区内,哪怕那离有很高的硫化氢含量。体质较好的虾能够忍受低温,会远离污泥聚集区域。因此,此时体质较弱的虾会受到硫化氢的毒害。当水温上升之时,细菌的活动会加快,此时污泥附近的溶氧则会快速下降,甚至为0。低溶氧则会导致此区域内的虾受到很强的硫化氢毒害。

  特征:

  虾吃料明显下降,由于低温降低了他们的代谢速率,吃料可能只有原来一半。因此他们的消化吸收减少,能量供给也相对减少,触须对于味觉的敏感性也会降低。也会有一些虾因为硫化氢中毒而吃料减少。当气温回暖之后,一部分虾会大量摄食,不久就会生病死去。

  处理建议:首先必须得保持水中溶氧充足,喂料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同时在污泥聚集区域放置一个警示网。一旦发现有虾进入污泥聚集区域,给虾拌料包括:拜激灵、速补、海盐等,以保持健康。在污泥聚集区域要撒放一些石灰,以减少和降低硫化氢的毒害。当天气降温时,喂料应减少20%~30%。

  八、使用排污管换水或排污时。

  作用机制:在排污的时候,泥污表面薄薄的氧化层遭到破坏,由此导致硫化氢大量向外释放,这就类似于扯开了泥污表面盖着的塑料膜。这时我们可以在污泥出口闻到很强烈的臭鸡蛋味。这如果水体的PH不够高,则会导致巨大的危害。

  特征:

  虾子会停止吃料1到2餐,伴随有部分死虾出现。当虾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清理一下底部残存的污泥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搅动污泥,尤其是不要破坏其表面的氧化层。如果在放苗初期增氧机的摆放位置比较合理的话,水流会自动把污泥聚集在一个较小的区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出现了。同样,如果有益菌比如诺碧清生物净水剂使用的较多,同时水中的溶氧也保持的较好的话,有机物的含量没有那么多,硫化氢同样不会太高。总之,清污时一定要小心。

  在排污或抽污之前最好先用生石灰撒一下,使PH保持在8以上,可以降低硫化氢的毒性。如果能接受的话,最好在清理污泥前两天使用一次诺碧清生物氧化剂,如此可以有效防止硫化氢带来的危害。

  九、急性缺氧

  作用机制:硫化氢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可以取代水中的氧分子,能够更快速的被虾的细胞吸收利用,进而导致虾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不管何种原因,只要水中缺氧,无论倒藻,还是增氧机坏掉,抑或是阴天下雨。都会使虾受到硫化氢的毒害。

  特征:对虾不明原因的体质下降、生病,吃料减缓或停止摄食,最终导致死亡。

  处理方案:水中溶氧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是在恶劣天气和倒藻情况下。增氧机全天候开启,有可能的话少量多次换水。定期检测溶氧,如果水色有变,水的pH应该保持在7.8~8.3之间。如果pH低于5的话,硫化氢的毒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