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胡顺叶养殖蜈蚣致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蜈蚣虽然是“五毒”之首,可也有能驯服它,还依靠它增收致富的人。来自浙江丽水市湖源乡的胡顺叶是位勇敢的美人,她养了几十万条的蜈蚣,自己办起了蜈蚣养殖场。这位美女是怎么与蜈蚣这毒物结缘的呢?

  胡顺叶是胡源乡胡村村人。5年前的一个夏日,一条蜈蚣爬进胡顺叶的家中,在她的脚上咬了一口,顿时,胡顺叶的脚趾头肿痛难消,胡顺叶的丈夫胡会勇便上网搜索治疗的办法。这一搜,让原本对蜈蚣一无所知的胡会勇了解到蜈蚣居然还有药用价值,不仅能抗惊厥、抗真菌,还能抗癌防癌。

  当时从事木材加工生意的胡会勇渐渐动了养殖蜈蚣的念头。于是,胡会勇开始在网上关注他人养殖蜈蚣的信息。“做木材加工生意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将蜈蚣养殖成功,也不失为一条致富的路子,兴许还能带动亲戚朋友一同致富呢。”胡会勇如是说。

  在胡顺叶的支持下,2008年,胡会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外地购买了红头蜈蚣种苗,在胡村租了一层楼房开始了养殖事业。

  第一次,胡会勇从外地以20元一条的价格引进了五千条种苗蜈蚣。没有养殖经验的胡会勇踌躇满志,没考虑到很多不利因素就冒然下了单。问题是,当时正值十月份,已过了繁殖蜈蚣的最佳时期,但对方说引过来后可以加温养殖。没想到这些蜈蚣到第二年正月就全军覆没了。当年胡顺叶夫妻俩就损失了11万元钱。

  2009年,经一位在福建开车的朋友的引荐,胡会勇又到当地的一个大规模蜈蚣养殖场“取经”。6月份,胡会勇又从这个养殖场购买了三千条的种苗蜈蚣。或许是水土不服等原因,引进的3000条蜈蚣死了700条。不甘心失败的胡会勇在胡顺叶的鼓励下又去福建“充了一次电”。2010年,胡顺叶夫妻俩的蜈蚣养殖终于步入了正轨。

  2011年,胡顺叶夫妻俩将养殖场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并在东渡镇兆岸村租了四亩多地,开始大规模养殖。

  在兆岸村蜈蚣养殖场里,一块块的田地用透明的玻璃围起来,玻璃上面还用黄色的油漆做了标识。这个近1000平方米的农田里,养殖着大大小小20多万条红头蜈蚣,其中成熟的蜈蚣种苗就有将近8万条。

  蜈蚣怕见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由于气温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很多蜈蚣还在冬眠之中,只有一部分提前醒来。而提前醒来的蜈蚣,胡顺叶夫妻俩都将它们集中起来。

  掀开养殖场一角的一块石棉瓦,一条条粗大的蜈蚣顿时蠕动着身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十一二公分长的大蜈蚣在强光下很不适应,不断地往阴暗地方钻。”胡顺利自如地给蜈蚣盖上了石棉瓦。

  “你都不害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胡顺叶又是腼腆一笑:“刚开始很怕,都用镊子夹,但后来渐渐喜欢上这些蜈蚣,就不怕了,戴起手套来就敢直接抓。”

  “蜈蚣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湿度不能超过80%,一般是在60%~80%之间。蜈蚣喜欢昼伏夜出;12月底开始冬眠,一直到次年的三四月;六七月产小蜈蚣,到第二年的10月份可成为商品蜈蚣;若要成为种苗蜈蚣,需养殖三年……”胡顺叶念起了蜈蚣养殖经。“这些年,我跟丈夫学了不少养殖蜈蚣的技术,都能独挡一面了。”胡顺叶笑笑说。

  胡顺叶夫妻俩养殖的蜈蚣学名叫少棘蜈蚣,也叫红头蜈蚣。为了让蜈蚣能够在最舒适、最安静地环境下生产,胡顺叶夫妻俩还摸索着专门给它们造了水泥槽。

  “两块凹凸不平的水泥槽相叠,刚好形成一个小洞,可供蜈蚣安静地繁殖。因蜈蚣繁殖时忌被打扰。还有,我这水泥槽虽然看上去很粗糙,但是能渗水,可为蜈蚣提供所需水份。”胡会勇自豪地一笑。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而杂。从黄粉虫、地鳖虫,到鸡肉、鱼肉,都是它的最爱。蜈蚣一般都是夜里才出来觅食。一条蜈蚣的食量不大,三到五天才进食一次,一次不到一克。

  经过夫妻俩的精心喂养,去年,蜈蚣总算给他们带来了回报。“商品蜈蚣按市价是两元多一条,种苗蜈蚣卖15元钱一条。”胡顺叶高兴地说。“去年,我们的收入不到二十万元,还没收回成本。收入主要就看今年了。卖得好的话,估计有六七十万元收入。”胡会勇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

  “养殖蜈蚣如果掌握了技术,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特别是蜈蚣冬眠的时候,基本不用去管理。”胡顺叶说。

  别看胡顺叶敢与蜈蚣打交道,但平日里也和很多妇女一样,爱逛街、爱美。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胡顺叶更会勤俭持家,总把家里拾掇地干干净净。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随着胡顺叶夫妻俩的蜈蚣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外地的药厂也直接找上门来,表示了收购的意向。夫妻俩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能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一起养殖,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