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脱毛在养兔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患兔通常皮肤无毛或被毛稀少,甚至被毛不能继续正常生长。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将其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归纳如下。
1.非病理性脱毛
(1)母兔在临产前,拔自身毛为产崽做窝。因此,在母兔临产前,应铺垫稻草等柔软物品,以减少兔毛的损失。
(2)个别兔有拔(吃)自身毛的恶癖而导致脱毛。可通过隔离、多喂青料方式加以矫正。
(3)春季3—4月份,秋季9—10月份,兔开始季节性的生理性换毛。
(4)笼具及饲料盒的摩擦而发生脱毛。平时要经常检查笼具,注意笼具的光滑度,减少兔毛不必要的损失。
(5)营养不良性脱毛。饲料中含纤维素不足,有的因缺乏微量元素钙、磷,尤其是镁等矿物质,或缺乏A和B族维生素以及缺乏含硫氨基酸等导致兔掉毛或吃毛。属于缺乏某种元素性质的脱毛,应根据饲料配比,适当添加某种元素或营养物质。
2.病理性脱毛
(1)体表寄生虫引起脱毛。疥癣病引起全身各部位的脱毛较多,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常见兔患部有炎性渗出液,色淡黄,若被细菌感染会出现脓性痂皮,出现断毛、脱毛、毛长短不一,并往往发生瘙痒。通过刮取患部与健部交接的皮屑放在玻璃片上加一滴煤油,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螨虫。用灭虫丁注射或兔癣一次净涂搽可根除。同时做好兔舍、兔笼的消毒工作。
(2)皮肤真菌病引起的脱毛。该病一年四季、各年龄兔均可发生,但以幼兔发病居多。患兔有白色皮屑,周围有粟粒状突起,形成圆碟形脱毛。刮取皮屑放在玻璃片上,滴加10%苛性钠溶液数滴,立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3分钟,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菌丝和孢子。确诊后采用癣膏涂搽或内服灰黄霉素治疗。用药前若将患部残存的毛拔净,效果更好。
(3)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脱毛。坏死杆菌可引起外伤性传染病,可见口腔黏膜、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溃疡和脓肿。当兔的不同部位发生坏死性炎症时,患部皮肤发生脱毛。此外,肉兔受到绿脓杆菌、败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时,都可引起皮肤发炎导致脱毛。
对于细菌引起的皮炎,一般采用1%—3%的双氧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部,并配合敏感药物给予全身治疗。细菌引起皮炎所致脱毛,炎区面积大,愈后患部很少长毛,若配合患部揉搓,能收到一定疗效。
针对脱毛这一病症的发生,要综合判断分析。应先从营养的角度考虑,然后再从疾病方面找原因。现有不少养殖户,一味地把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脱毛都当做是疥癣病脱毛,采用灭虫丁或兔癣一次净治疗,而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分析脱毛原因是关键所在。